下周就是五一勞動節,經建會發現,台灣人「太晚就業、太早退休」趨勢明顯,二○一五年之後,勞動人口快速減少,恐衝擊經濟發展。
經建會指出,一九八一年時,國內勞動市場的中堅分子平均年齡是卅二點三歲,到了二○○六年,由於年輕勞動力遞補不足,中堅分子平均年齡提高至「四十歲」,孔子說,「三十(歲)而立」,如今則是「四十(歲)而立」。
經建會官員說,十五歲至廿四歲年輕勞動力逐年減少,原因之一是,大學教育普及,年輕人就學時間延長,就業年齡延後。
另外,一九八一年,國內家庭財富平均一年僅十三萬元,到了二○○六年,增至四十五萬元,富爸爸、富媽媽愈來愈多,年輕人不急著賺錢養家,就業也愈來愈晚。
在退休方面,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,但二○○八年時,國內平均退休年齡只有五十六點三歲;而根據經濟學人統計,過去十三年來,OECD(高度開發)國家平均退休年齡在六十三歲以上。
台灣人「晚就業、早退休」,加上少子化、不生不婚等社會趨勢已成,早晚將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。
經建會預估,二○一五年,我國勞動力人數達到一千一百一十五萬人的最高峰,之後,一洩千里,到了二○二○年時,為一千一百零一萬九千人,五年來減少近十四萬人,減幅超過一個百分點。
經建會官員說,勞動力是影響經濟成長的根本因素,「國內生產毛額」(GDP)指的是,全國工作人口的生產值,勞動力人數不斷減少,經濟成長自然趨緩,甚至衰退。
為因應未來這波「缺工潮」,經建會已著手研擬解決方案,內容包括檢討退休年齡及退休制度,促進兩性薪資平等,推廣部分工時及彈性工時等非典型工作,增加女性及高齡者的工作機會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