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上半年的經濟表現,跌破各家眼鏡。「第一季是爆衝,令人意外,」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看到GDP成13.27%後相當訝異。意外又延續一季。第二季財政部5月出口數據一公布,比去年成長58%,淡季不淡。讓花旗銀行、國金、瑞銀、渣打等機構紛紛調升今年經濟成長率,像喊價般最高喊到8%。
不過,30年來最好的經濟成長,為什麼民眾感受不到?這正是台灣目前的問題,外銷產業已經有過熱的危機,內需型做小生意的店家還在辛苦掙扎著。
台北站前地下街總共有超過百家商店,每天人來人往的客人遍布學生、上班族,達30到40萬人。
站前地下街合作社經理吳秉宸觀察,去年金融海嘯後,每天人來人往的人數沒變,但餐飲業業績最高掉六成,有的店家月收入從250萬剩不到100萬元。吳秉宸去年每天都要接到廠商要求降店租的聲音。不過儘管困難,也只有九家廠商敢撤租,現在還有6、7家在排隊等空位置。雖然業績下滑,但至少站前的人潮始終在,出去之後,這些做小生意的店家,收入更沒有保障。
【為何無法改善失業率與薪資水準? 】台灣失業率上升是從3.9%開始,按理現在生產指數已經恢復到高點,失業率早應該恢復,但現在卻不同調。更多人願意出來嘗試找工作是原因。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看到,「新增失業人數」好轉,表示景氣復甦;但更多閒賦工作人口,趁著景氣好轉紛紛出來找工作,也讓帳上失業數字短期難好轉。
民眾紛紛出來找不到工作的同時,廠商卻徵不到人。去年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針對全球雇主做調查,台灣是全球徵才最困難的國家,增雇人的意願全球第三。
【調查與失業率走勢完全不同,為什麼?】「很多人高不成,低不就。」羅瑋指出,這已經變成結構性因素,導致失業率難降到5%以下。難找人的不只科技業,內需產業也開始徵人,卻找不到人。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看到最近摩斯漢堡、丐幫滷味等連鎖餐飲業都向她抱怨,「等無人!」分析是景氣剛回暖,廠商雇人一定不會從內勤、成本單位開始找人,要的一定是門市店員、業務,這種可以帶出業績的人員。
這種職缺在台灣卻不受歡迎,求職者不愛彎下腰,不愛端盤子。起薪也多不高,兩年工作經驗以內,月薪多在2萬7以下。廠商因為人數需求眾多,加薪搶人的意願也不是很強。
許書揚預估,今年7、8月的畢業生只要願意接受業務的工作,根本不存在失業率的問題。薪資調整也只偏重少數行業,主要在製造業。金融海嘯時製造業無薪假、裁員比例高過服務業,但反彈速度也比較快。3月份服務業薪資年成長還不到1%。